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

走了政府政黨,企業硬不離場?

各位,來自政治界的置入力量相繼表態,支持廣告退出新聞版面。那麼企業界呢?

建國百年第一發,硬式指南為各位送上1月3日專刊:置入版的企業巡禮,業配版的財經新訊!

當「反置入」運動甚囂塵上之時,府院黨大動作宣示「新聞與廣告分清楚」,反對黨表示「願為過去置入道歉」。我們除了硬是要持續監督政府與朝野政黨外,千萬別忘了,另一頭巨獸依然雄立於新聞版面之上。

我們來看看,企業怎麼喬裝打扮,攻佔新聞版面:

讓我們先翻開中時A9版,版名「企業巡禮特輯」。





說真的,四大報沒事為什麼要企業巡禮?我們硬是不得而知的是:到底是企業值得巡,還是企業有送禮?

全版鉅細靡遺的介紹了國寶人壽如何重新出發,迎接建國百年。

並且帶我們認識了國寶人壽董事長夏銘賢、總經理張義郁,以及副總經理吳佳富。他們的頭像高懸於中時A9,質報巡禮如儀,我們行禮如儀










一樣,為了讓魚目混珠效果逼真,右上角用「正常」新聞報導一貫的黃色色塊當底。

並且搬出了「吳佳晉/台北報導」 「鄭心芸/台北報導」的專業證明,向世界證明這則新聞真的是基於專業寫出的報導。

最後並且附上全省菁英熱線,歡迎菁英人才加入。

看完了全版的企業巡禮新聞,我們對國寶人壽的印象,果然大大地改變了。老實說,我們本來跟國寶人壽完全不熟。

現在,我們至少知道,國寶很可能是願意花錢買新聞版面的大企業唷啾咪~~

你當然可以巡禮,讀者判斷在心裡。



再來,聯合報A16版,這令人驚訝的版面。A15民意論壇翻過來不就廣告嗎(翻過山不就阿富汗嗎?)(這奇怪的相聲梗)(幹嘛硬是要插入沒人知道的乾梗還一直解釋?)

總之!A16財經新訊







「施羅德:原物料相關表現最佳」文/林雅涵。

看似中立機關(施羅德)本著專業(基金業者)評估基金表現(原物料),卻在文末走了樣:

「以台幣計價的近一個月績效表現前三名分別為施羅德世界資源……時日再拉長至近半年,表現最好的前三檔為施羅德世界資源基金……」

另外三則分別是「台銀與中行簽署策略合作協議  文/華國玉」、「中壽與建行合資歹平洋安泰人壽  文/華國玉」以及「西聯電子匯款服務強化與中國及羅馬尼亞合作   文/陳盈意」。且非常善盡完整報導責任,「發文不附圖,此風不可長」,他們發文必附圖,圖裡必有董事長。

更多華國玉與中壽,請愛用google,或點這裡還有這裡。也別忘了這裡,請硬是手動搜尋記者大名,並一併發現其他各家報紙,是誰在哪一天寫了什麼,並給出你自己的判斷。

中國人壽其實自己整理了不少見報的「新聞」。簡明扼要,方便大家理解這其中的硬道理。請洽中壽網站,或自行參閱下圖。





接下來,讓我們給經濟部國貿局一些掌聲吧。建國百年起的四大報,依然少不了ECFA的蹤跡。但國貿局要宣傳「ECFA服務中心的成立」,不使用新聞乾稿模式置入,而是在四大報登了這樣的廣告。


並加註「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付費刊登」字樣。







重申硬式立場:政府宣傳是公共溝通的一部份,合理且合法的付費最終可讓民眾理解政策走向與細節,自不可免,無可厚非。問題,永遠不在目的,而在手段。如今,政府用實踐讓我們看見「付費刊登」這幾個字,至少,是改革的第一步了。

我們知道,這不等於那些暗黑置入兵法、以假亂真、真到我們硬是看不出來的「新聞」已然絕跡了。但至少我們看見了,在陽光底下的誠意。

掌聲與批評,一樣不需要吝惜。



至於本日最硬配?那還用說嗎?

套句茂伯的台詞:













4 則留言:

k 提到...

國寶真的是國寶..吊車尾還找許舒博來硬擠接下壽險公會理事長...

EricFrog 提到...

我看得懂相聲梗耶,青島新村咩! 硬是有聽過~

硬式兄弟 提到...

以下是網友Immortelle的來文照貼。謝謝硬摩鐵的用心回文 :) 我們硬是長見識了!



先給經濟部國貿局拍拍手!!

企業巡禮這種東西啊,很久以前就有了,那時叫**報導式廣告**或是**廣編稿**,本質上就是廣告,有很多字的那種廣告,而且從前版面編排方式會不一樣,不像現在中時連報頭都長得一樣囉(而且還在A疊很前面的位子)

至於民意論壇後的版面,的確是廣告版沒錯,不過星期一~三通常廣告量比較少(周末是房地產會包廣告),所以,可能,或許,推測今天聯合的A16沒賣出去。沒賣出去怎麼辦?就變成財經線廣告業務人員的**資源**,用來做面子給客戶的。這些來自客戶的新聞稿,又叫做消息稿,一般跑線的記者不會有興趣,但業務又會面對客戶的壓力,所以就騰出一個版面專門做客戶服務啦。

這種版面本質上也是廣告版(所以用到了賣不出去的廣告版面),客戶提供的消息稿只要內容沒有太離譜,基本上是來函照登,內容當然是一面倒的對客戶有利。(仔細比較的話,同一篇稿子還會出現在不同報紙呢)問題是,這個版也長得和一般的財經版越來越像啦。至於報社的業務都掛名記者這件事,早就不是新聞囉,打電話接觸新客戶,也是自稱記者呢。

其實不管是企業巡禮,或是這種消息稿大雜燴的版面,稍微留意都看得出來是企業付錢的廣告,廣告的效果越來越弱,這種版面只好長得越來越像報導,最後當然是完全置入在新聞裏,讓人看不出來啦。(沒有商品,哪來的市場?媒體不斷的打破自己的底線,也要負責)

aboutfish 提到...

今天把這篇推薦到好生活報的媒體觀察網摘了:
http://www.taiwangoodlife.org/storylink/20110111/3242

謝謝硬式兄弟的整理。

張貼留言